最近跟苗木朋友聊天,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難!苗木銷量倒是還好,雖然前期有點影響,后期也沒差太多?,F在難的是一方面是經紀人以疫情為由,毫無底線的壓價,一方面是挖工、裝貨工人人手稀缺,不得不加工資。經紀人方面本文不做評論,每個人的認知都不一樣。今天就來聊一聊近段時間令大家頭疼的
人工費。現在國內的苗圃種植和管理還在沿用非常傳統的方式,也有部分散戶靠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進行種植。管理方式粗放,種植品種雜亂,土地使用沒有規劃,哪里有空地就種在哪里,種苗木講究見縫插針。于此同時,國內苗木行業的暴利期已經過去,苗木利潤空間雖然大,但跟過去比起來真的不值一提。再加上前幾年許多人看見暴利便跟風種植,導致許多常用樹種產能過剩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苗圃為了將苗賣出去,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價。在這種情況下,得到好處的不僅僅有大家常說的經濟人,苗圃工人也悄悄的變成了香餑餑。無論你苗木價格是跌是漲,工人費用那可是年年上漲。特別是現在受到疫情影響,工人更是有價無市,而且現在你有錢還不行,還得預約。重點是像苗木經紀人你還可以借助苗木通這樣的苗木交易平臺,跳過經紀人跟采購商直接聯系;而工人費你完全就省不下來,總不能說不挖了吧,那虧的更多,只能咬咬牙,從自己并不富裕的腰包中再多割一點肉。為什么會這樣?從表面上來看,挖工等工人確實也出了力,價格高的原因還是因為現在人工成本普遍增加的原因,從根本上來看是我們的種植管理上出現了問題,在一開始規劃時就認為人工不是問題,從來沒有考慮過機械化的操作,讓工人一棵棵的挖樹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思維。與之相對的,我們可以拿國外的苗圃進行對比:由于國外勞動力成本很高,讓他們不得不進行更為精細化的計算和制造出更多的工具來管理苗圃。特別在歐洲,往往一個上百畝的苗圃,工作人也就6-10人左右,這些人從苗木的管理、到后期的轉運、裝車都能一體化操作。如果他們跟我們一樣采用工人一棵一棵的挖樹,這些苗圃的成本翻一番都還不止。
苗圃管理機械化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生產發展模式。當然,要想實現這樣的機械化、現代化管理,苗圃前期的投入會增加很多,部分人可能看見高昂的機械費用就已經退步了,但是從遠期來看,它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工費日益高昂、縮短苗木成交周期、提高苗木種植銷售效率,能為你節省不少成本。否則,按照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轉型后人工成本進一步增加是遲早的事,總有一天你會被高昂的人工費給拖垮。